7

人民沒拋棄郵票,但郵票拋棄了人民(2)

在當今時代,郵票似乎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人民并未拋棄郵票,可郵票卻實實在在地拋棄了人民。

郵政的銷售模式存在諸多弊病,首當其沖的便是購買限制。憑身份證一個人只能預定 5 套郵票,這對于廣大集郵愛好者和有實際需求的人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試問,現(xiàn)在哪個企業(yè),對送過來的消費,還要限制?而且,不能隨意預定自己喜歡的大版、小版或者套票,只能被動地接受郵政的安排,甚至吃個白眼:你沒這個資格。這使得人們無法按需購買郵票,極大地打擊了人們的購買熱情。更可笑的是,在這個電子化高度發(fā)達的時代,購買郵票卻不能按需預約,只能現(xiàn)場排隊,這無疑是一種倒退。當人們?yōu)榱速徺I郵票而不得不排起長隊,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時,郵票已經(jīng)在便利性上輸?shù)靡粩⊥康亍?o:p>

而郵票的使用限制更是讓人匪夷所思。貼郵票居然要帶身份證,這簡直是荒謬至極。有的地方還要登記郵票內容,人為制造的阻力,無疑增加了人們使用郵票的成本和難度。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郵票只能貼信和包裹,不能貼快遞,這使得郵票的使用范圍大大受限,進一步降低了郵票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還有的地方,預定的郵票發(fā)行當日取不到,郵政的各種承諾不兌現(xiàn),這讓消費者的信任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當人們滿懷期待地預定了郵票,卻最終無法拿到手時,他們對郵票的熱情和對郵政的信任都會逐漸消磨殆盡。

郵票發(fā)行量,本應是根據(jù)市場需求科學規(guī)劃的產(chǎn)物。但現(xiàn)實卻讓人摸不著頭腦。當發(fā)行量增多時,人民卻難以買到平價郵票。本應在市場上廣泛流通、供大眾自由選購的郵票,卻不知通過何種渠道,大量流入了某些利益群體手中。這些人利用信息差、資源優(yōu)勢或不正當手段,將平價郵票囤積起來,隨后在市場上以數(shù)倍甚至數(shù)十倍的價格轉售,使得普通民眾望 “票” 興嘆。郵票本應是大眾文化消費品,此時卻淪為資本炒作的工具,失去了其原本面向大眾的屬性。

而當發(fā)行量減少時,情況更糟。人民直接連郵票的影子都見不到了。在預訂環(huán)節(jié),系統(tǒng)卡頓、名額瞬間被搶光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讓人懷疑這背后是否存在技術漏洞或人為操縱。更有甚者,各種量少品種老百姓一個買不到,郵票市場成堆成包,這其中的奧妙,誰懂?

歸根結底,這一切問題的根源在于郵政老舊的壟斷式銷售方式。郵政長期以來占據(jù)著郵票銷售的主導地位,缺乏競爭意識,銷售渠道單一,還躺在八十年代郵票黃金期的溫床里沾沾自喜,絲毫沒有意識到時代的變化。在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和電子商務蓬勃發(fā)展的時代,郵票銷售卻依然故步自封,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這種壟斷式銷售方式不僅導致了郵票銷售的種種問題,也使得郵票市場缺乏活力和創(chuàng)新,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很明顯,老舊的壟斷式銷售方式難辭其咎。長期以來,郵票銷售渠道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郵政網(wǎng)點和官方線上平臺。這種近乎壟斷的模式缺乏充分的市場競爭與監(jiān)督機制,為權力尋租和不正當交易提供了溫床。郵政部門在郵票銷售過程中處于絕對主導地位,缺乏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控和對民眾消費權益的足夠重視。

郵政人似乎齊心協(xié)力地把郵票推向了絕境。如果郵政部門不能及時覺醒,改變現(xiàn)有的銷售模式,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拓寬銷售渠道,簡化購買和使用流程,那么郵票最終將徹底脫離人民,成為歷史的遺物。郵票本應是連接人與人、傳遞情感和信息的美好載體,如今卻在郵政的錯誤操作下,逐漸失去了其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希望郵政部門能夠正視問題,積極改革,讓郵票重新回到人民的懷抱,否則,郵票的未來將一片黯淡。

作者:艾優(yōu)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