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采取茅臺營銷策略真的是適得其反,貽笑大方的東施效顰
郵政方面在郵票的銷售上,目前的銷售策略非常的不成功,采取了類似茅臺那樣的“惜售”,卻產生了東施效顰適得其反的效果,令人貽笑大方。
首先是新郵的銷售,在全國各個城市,基本上只在省會城市和主要的大城市銷售,縣級以下基本上見不到,令很多區(qū)縣集郵者叫苦不迭,只能依靠預定。
目前集郵收藏活動分化比較嚴重,一種是傳統的每年預定的,雷打不動的,郵票年冊搬運工,根本不是集郵者,只是把年冊年復一年的從郵局搬運回家。還有一種是每次新郵發(fā)行,去買新郵,制作首日實寄封片的集郵者,這些人目前越來越少,因為新郵的發(fā)行機制出現了問題,很多人已經輸給了郵票年冊搬運工。
新郵的首日,郵政方面投放到市場的非常少,絕大多數都用來保證預定年冊和預定套票用戶,還有很大的差額用來制作各種各樣的產品冊。
郵政公開承諾的敞開銷售做不到,完全是“惜售”,發(fā)行后六個月后的銷毀,也完全做不到,集郵者公開呼吁的銷毀模板,在郵政方面看來,更是癡心妄想。
集郵網廳的放貨,也是一點一點的放,吊足了那些會上網的集郵者,其中絕大多數又是“黃牛類”炒手,他們利用各種外掛和作弊設備,從集郵網廳搶到了緊俏的郵品,再加價賣出。
問題是,茅臺通過各種APP搶購到后,馬上有人加價收購,從集郵網廳搶購的各種“短腿”郵品,很多情況下都是折在自己手里,聰明反被聰明誤,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命,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加價賣出去。
郵政方面不管,現狀如何,心知肚明,但是集郵網廳這種“惜售”模式,能最大限度的包拯郵政方面的利益,至于集郵者的利益,根本不去管,更不過過問,同集郵者爭利,爭得吃相太難看,也在所不惜。
郵政方面可能忘了,茅臺的產量再大,也大不過郵政工廠的印刷機,茅臺需要的是時間來發(fā)酵、儲藏等環(huán)節(jié),郵票的印刷只需要按一下開關的按鈕,成百上千,成千上萬的紙就變成郵票,幾百萬的發(fā)行量,遠遠超過茅臺的市場投放量,每年幾千萬,幾億套的發(fā)行量,真的是海量,天量,這一點,茅臺真的是自愧不如。
郵政認為自己手里的郵票都是潛在的茅臺,潛力股,所以采取茅臺一樣的“惜售”策略,任憑多余的放在倉庫里落滿灰塵,任憑發(fā)行一套,打折一套的殘酷現實,充耳不聞,不理不睬,就是裝睡,就是不改變。
郵政方面,可曾知道,你引以為傲的郵票,如今已經被絕大多數集郵者唾棄,更被越來越多人痛斥為“畫紙頭”,帶著面值的紙,郵票永遠不能等同于茅臺,還是醒醒吧,張開眼睛,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井底待久了,出來透口氣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