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也說金朝鑄幣金錢三珍

  作者:雪域無垠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完顏永濟是第七位君主、謚號衛(wèi)紹王,執(zhí)政六年,年號有:大安、崇慶、至寧。衛(wèi)紹王大安年間未鑄過年號錢,僅有崇慶、至寧二種年號錢。宣宗完顏珣是第八位君王,在位十一年,年號有:貞祐、興定、元光,鑄“貞祐”年號錢。

  崇慶元寶、至寧元寶、貞祐通寶,都為金代鑄幣中的珍品,被泉界稱之為“金錢三珍”。歷來為世人所珍。民國期間,關(guān)于崇慶元寶篆書折五大錢與至寧元寶楷書折五大錢的真?zhèn)危有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豆湃獑柎稹芬粫性羞^這樣的記載:

  1921年,鄭家相在津見崇慶元寶篆書折五大錢,嘆為瑰寶,當時藏泉家方若也在?缮虾M艆s說是假錢。鄭想300金買下,帶此錢者說此為押品,三個月后到期不取再說。

  一年秋天,泉學家張絅伯在津見一枚至寧元寶楷書折五大錢,當時諸名家也疑其非真,張卻以500金買下,送方若看,方以超一倍的千金買下后,方若找到崇慶元寶篆書折五大錢持錢人,除原300金外,又加上一枚異書折十大觀錢將其買下,精拓二紙,寫信給鄭家相,鄭家相落空了,與崇慶元寶篆書折五大錢失之交臂,既感慨、又惋惜。

  后來鄭家相在他的文章中說,此二錢本來是確信無疑的。要是沒有至寧元寶楷書折五大錢的出現(xiàn),崇慶元寶篆書折五大錢幾乎被埋沒。二錢互證不偽,方顯于世。

  以上這段有趣的文字記錄,卻帶給人一些十分值得玩味的啟示:

  一是,即使是錢幣大家,同掌眼一錢,眼光有時不盡相同,往往有天壤之別;甚至多數(shù)看不準。

  二是,此錢當時張絅伯能慧眼識珠,在諸名家疑其真的情況下,以500金買下一枚至寧元寶折五大錢,送給方若看,方更慧眼如炬,不但以千金將至寧元寶買下,又找到崇慶元寶篆書折五大錢持有者,增值將其買下;使二錢互證其真。

  三是,正所謂強中更有強中手,方若的膽識更勝一籌。

  并附圖:方若著《藥雨古化雜詠》文摘“記述崇慶元寶、至寧元寶之經(jīng)過”的片段:

XX

  貞佑通寶,也更是不可多得的珍錢。據(jù)有關(guān)統(tǒng)計:小平錢,解放前發(fā)現(xiàn)三枚,解放后發(fā)現(xiàn)兩枚;民國時期發(fā)現(xiàn)折二、折三錢各一枚;前后共計發(fā)現(xiàn)尚存于世的也僅四、五枚而已。傳聞貞佑通寶折二、折三錢有鐵錢存世,但未見真品

 。▊髡f故事以及貞祐通寶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摘錄于“網(wǎng)上資料”,并又編輯,在此也向原作者致謝意)。

(圖一)(圖一)

  本文所載錄的這三枚鑄幣(圖一),分別是:崇慶元寶、至寧元寶、貞祐通寶。對照《中國古錢幣大集》(以下簡稱:華譜)試做分述如下:

  1,崇慶通元寶,背星月、折五型、鑄母或試鑄樣錢(圖二)。

(圖二)(圖二)

  《華譜》:崇慶元寶、通寶,衛(wèi)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年)鑄;元寶為篆書當五大錢、世僅一枚。通寶有小平、折二,錢文仿瘦金體,制作皆精(圖三)。

(圖三)(圖三)

  2,至寧元寶,光背、折五型,應(yīng)是鑄母(圖四)。

(圖四)(圖四)

  《華譜》:至寧元寶,衛(wèi)紹王至寧年間(公元1213年)鑄;折五型,錢文真書(書體類崇寧元寶小平),世僅一枚(圖五)。

(圖五)(圖五)

  3,貞祐通寶,光背,折五,鑄母或試鑄樣錢(圖六)

 。▓D六,與《華譜》所載有殘缺的貞祐鐵母同大,譜中未標明或是“折三”?經(jīng)對照“譜載”的“崇慶折五”與“至寧折五”,也應(yīng)為“折五”,并在此予以說明)

  《華譜》:貞祐通寶、元寶,宣宗貞祐年間(公元1213年--1216年)鑄;通寶有小平、折三錢文真書順讀,制作精良,并有鐵錢。元寶為小平銅錢,真書旋讀,僅見(已于早年流入日本)(圖七)。

(圖七)(圖七)

  本文以上所載錄的三枚錢幣,均是來自“豫魯交界的黃河故道”早年出土“罐子窖藏”品。其品相、銹色、材質(zhì)、鑄造工藝等都十分一致,三者相互印證,更能證實其幣均為不可多得的到代之珍幣。

  “金錢三珍”均都位列“古泉五十珍”,因其珍貴與稀有,因此也多有仿品出現(xiàn)。近年來“東北古錢大發(fā)現(xiàn)”也引起了錢幣收藏愛好者、研究者關(guān)注,對這些古泉的出現(xiàn)也爭議很大,其中肯定的有些是過去很少面世稀珍古泉,也有從沒有出現(xiàn)過的古泉獻世!拔羧胀蹰刻们把,飛入尋常百姓家”,也正在顛覆和修正著舊有對古泉的一些片面謬誤的觀點和認知,這不僅是古泉收藏與研究的大好機遇和幸事,也是衡量、提高古泉收藏眼力與研究水平的好機會。對古錢幣的收藏和研究也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也預示著古錢幣收藏和研究將再次的“井噴”,并出現(xiàn)新的繁榮。

來源:新浪收藏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