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為什么每張人民幣都蓋了章?真相是……

小C收藏 今天

說起印章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自古至今我國的傳統(tǒng)印章已有了上千年的歷史。

印章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對一定文字或者內(nèi)容負責,保證了一種信用。

雖然現(xiàn)在生活中我們接觸印章的機會很少,但是我們有一樣每天都在用蓋有印章的物品——

對,就是人民幣!


行長之章

紙幣背面,年份旁邊蓋有一個方印

印章上寫的是什么呢

放大了看,是這樣的:   

行長之章


在紀念鈔上也有這枚“行長之章”  

比如奧運鈔、航天鈔等

          


印章的變化

從1948年12月我國發(fā)行第一套人民開始,就一直都有印章,時至今日,印章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下圖是第一套人民幣的2種不同印章。位于上半部分的是篆字:“總經(jīng)理章、副經(jīng)理章”。

下半部分是“行長之章、副行長章”。

在第一套人民幣中,這兩種印章都有使用,有的券票寫的是經(jīng)理章,有的券票寫的是行長章。

而從第二套人民幣開始到第四套人民幣,人民幣上的印章均統(tǒng)一為“行長之章、副行長章”的印文。

從第五套人民幣開始包括所發(fā)行的紀念鈔均只有一枚印章,即“行長之章”。

副行長章

右側有皇冠標識的是副行長章


要注意的是

第一套的“副行長章”是在左邊


印章有什么用?

那么,鈔票上面為什么要有印章呢?

紙幣雖然是使用最廣的貨幣,但是和金銀等貨幣相比,它本身并不具有價值。紙幣只是一種貨幣符號,相當于銀行開具的一種憑證,一份合同

既然是憑證合同,就需要代表信用的印章或者簽字。

我國是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上圖的“一貫背合同”印章,就是南宋紙幣“會子”用的。

▲銀票也需要加蓋印才能生效

當今世界所有的紙幣,都需要有印章或者簽名才算生效,雖然都是印刷上去的,但是這個程序不可缺少。

當然,我們常見的西方紙幣上都是簽名,如美元,加元,英鎊等。




民國紙幣中的印章

中華民國成立后,發(fā)行了自己的法幣,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農(nóng)民銀行四大銀行所發(fā)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這其中相當一部分紙幣也是有印章存在的。

例如中央銀行的紙幣中多數(shù)印有兩方印章“中央銀行總裁、中央銀行副總裁”。



臺灣地區(qū)紙幣印章

新臺幣自1949年開始發(fā)行,起初由臺灣銀行代發(fā)紙幣,故此早期臺幣中印章印文均為:“臺灣銀行董事長、臺灣銀行總經(jīng)理”。

在2000年發(fā)行現(xiàn)行臺幣后,行名不再是臺灣銀行,改為“中央銀行”,隨之而來印章內(nèi)容也發(fā)生了變化,例如現(xiàn)行臺幣的印章印文為:“中央銀行總裁、中央銀行印”。

盡管在某個程度上來講,臺灣省算是延續(xù)著民國的風格和傳統(tǒng),但印章內(nèi)容和民國紙幣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朝鮮紙鈔印章

朝鮮半島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幾千年來,朝鮮官方一直使用漢字漢文作為官方語言,直到世宗大王訓民正音發(fā)明了現(xiàn)在韓國人所用的拼音文字。

而在二十世紀初期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又受到了日本文化的一定影響,據(jù)此,在朝鮮、韓國和日本的紙幣中印章又有著另一種形式的表現(xiàn)。

現(xiàn)在流通的朝鮮紙鈔中已經(jīng)沒有印章,而在一九四七年版紙幣和一九五九年版紙幣中,朝元還是有印章的蹤影的。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版的紙幣中,朝鮮采用的是中式印章,方章篆字——北朝鮮中央銀行之印。

后來朝鮮開始了去漢字的一系列活動,所以在今天的朝鮮很難見到漢字的蹤影,同樣在1959年版的朝元中,印章內(nèi)再也看不到中文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朝語印章,而印章的形制也由方章改為了圓章。


日元印章

日本,自古以來和中國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盛唐時代日本曾多次派來使學習中華文化,如今在日本還能找到古代中國的影子。

盡管日本曾經(jīng)也一度想擺脫中華文字,想改為拉丁字母或者純?nèi)瘴淖帜傅,但?jīng)過幾次反復,民眾們最熟悉也最為容易識別的還是漢字,目前有1000多個常用漢字都是日本官方認定的法定文字。

印章無一例外,保存著中華篆字的字體,但形制和中國印章還是有區(qū)別的,盡管我們國家現(xiàn)代印章,尤其是公章為圓形,但私人名章等更多為方章。

在日本印章的主流還是圓章,就像日元上所印刷的這種形制。

在更早一些的日元紙幣中有過“大藏大臣”等印文的印章。近代日元大多只用過這兩款印章,一般情況是正面印有圓章,內(nèi)為篆字:“總裁之印”,背面也為圓章,內(nèi)刻:“發(fā)券局長”。

1993年半之后的日元,印章油墨改為了有色熒光油墨印制。


韓元印章

從五十年代的韓元紙幣上我們可以看到,韓元紙幣上的文字與印章都是漢字,印章和現(xiàn)代日元印章如出一轍,除字體不同,印章形制和文字排列均一樣:總裁之印。

這是那個年代韓元印章中的主流特點。

后來韓國和朝鮮一樣,也想擺脫漢字,使用它們祖先發(fā)明的“最偉大”的文字——韓文,于是便有了后來不倫不類的圓形韓文印章,如上圖中間的那枚印章,盡管內(nèi)容和中文一致,寫的也是總裁之印,但因為是韓文,所以排列順序有了不同,漢字時是從上至下,從右向左讀。而韓文印章則改為了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順序。

這種印章從六十年代到2002年版紙幣一直被韓國沿用。直到2007年新版韓元的發(fā)行,印章內(nèi)的文字不再效仿篆字,而是普通標準的韓文字體,內(nèi)容和從前相比也發(fā)生了變化,改為“韓國銀行總裁”。


新加坡紙幣印章

新加坡紙幣上左邊是簽名(貨幣委員會主席),右邊印章(政府總理),這也是特例。

新加坡,曾經(jīng)是英國的殖民地,獨立以后開始發(fā)行自己的貨幣,起初最開始的花版紙幣并沒有印章的存在,后期開始,新加坡紙鈔便有了印章與簽名并存。至今,新加坡紙幣上仍舊沿用著印章。

新加坡有相當一部分是華人,故這類印章中和我們還是非常接近的,例如上圖中幾款印章,方形篆字,從左至右:吳作棟印、胡賜道印、李顯龍……都是比較傳統(tǒng)的印章。

出自冬日雪狼《紙幣上的印章文化》、傳奇、中國印鈔造幣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