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婦好墓龍紐石器蓋鑒藏

  來源: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原標(biāo)題:婦好墓“龍紐石器蓋”、九溝西周墓“龍紐玉印”及其他

  2017年,我寫過一篇《說龍,兼及饕餮紋》,從鱷魚說起,討論出土文物中的龍,指出饕餮紋是正視的龍首紋,文章登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7年第3期。這個話題,涉及面廣,因篇幅有限,很多問題來不及討論,這里做一點補充。

  一  婦好墓“龍紐石器蓋”和九溝西周墓“龍紐玉印”

  1976年,殷墟5號墓,即婦好墓,出土過一件“龍紐石器蓋”(M5:49,圖一)[1],報告的描寫是:

  白色,微灰,大理巖。橢圓形,面部微鼓,上雕龍形鈕,龍口微張,露舌,眼、耳、鼻清晰,雙足前屈,作伏狀,尾蟠于邊沿,背、尾均飾菱形紋;背面略凹,中間刻“十”字形陰線,長徑上下側(cè)各雕夔紋一對,頭相對,張口,身、尾極短。高3、長徑5.4、短徑4.5、厚0.8厘米。

  2017年3月,這件器物曾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因為正在寫龍,我曾仔細(xì)觀察,并向唐際根教授請教,討過器物的照片。

圖一 婦好墓出土“龍形石器蓋” 1。正視 2。側(cè)視 3。底紋 4。線圖圖一 婦好墓出土“龍形石器蓋” 1。正視 2。側(cè)視 3。底紋 4。線圖

  說來有趣,好像配合這個展覽,40年后,2016年,陜西澄城縣王莊鎮(zhèn)柳泉村九溝墓地4號墓出土了一件“玉印章”(M4:9,圖二),與這件器物極為相似,材料正式發(fā)表,時間正好在首博展覽開幕的前后[2]。簡報的描述是:

  白玉,橢圓形,龍形紐,長嘴,圓眼,圓形角。前腿站立,蹲坐于紐面上,龍尾用線刻表示繞紐邊一周。龍背上部刻有回形紋飾。尾部有一穿。凹面底,陰刻線以十字分為四等分。印縱軸4、橫軸3.1、印通高2.9厘米。

圖二 1。澄城九溝西周墓出土“玉印” 2。線圖圖二 1。澄城九溝西周墓出土“玉印” 2。線圖

  該刊同期,周曉陸、同學(xué)猛有文章專門討論這件器物,把此器與前器一同定為印章[3]。這兩件器物,對中國印章史的研究,無疑是重要線索。

  此外,兩位作者還參考網(wǎng)上的討論,吸取王仁湘、張立東、李守力等學(xué)者說,把器底陰刻的四個圖像視為“四神”,認(rèn)為“四神的早期形態(tài),應(yīng)當(dāng)是圖形文字,漸次的固化為星際分野、空間方位的代表”。

  他們以龍頭朝下為順,橫過來看,以右上為第一區(qū),右下為第二區(qū),左上為第三區(qū),左下為第四區(qū),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順序讀,把第一個圖像釋為蜀、蟲或龍,第二個圖像釋為鹿,第三個圖像釋為虎,第四個圖像釋為鷹,由此證成他們的“四神”說。

  這兩件器物應(yīng)怎樣理解?我把我的想法說一下,供大家討論。

  二  器蓋還是印章

  首先,這類器物是器蓋嗎?上述“龍紐石器蓋”是發(fā)現(xiàn)于墓葬填土,沒有相應(yīng)的器,稱為“器蓋”,值得懷疑。

  這件器物為什么會定名為“器蓋”,我懷疑,有兩個原因。

  第一,這件器物與另一件器物(M5:79)同出,二者“均出于距墓口深5.6米的墓室中部偏南填土中”,那件器物確實像一件器蓋。報告對它的描述是:“白灰色,大理巖。長方形,拱形頂,中部有菌狀鈕,長邊中腰微鼓,蓋面周沿雕雙重長方形陰線。蓋下有寬短的子口。高5、長9.2、寬6.6、鈕徑3厘米!

  第二,出土銅器確實有蟠龍紐與此相似的器蓋。比如2018年7月,“古蜀華章”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展品中有彭縣竹瓦街出土的西周銅罍,它的器蓋就有這種蟠龍紐(圖三)。

圖三 1。彭縣竹瓦街出土銅罍 2、 3。器蓋圖三 1。彭縣竹瓦街出土銅罍 2、 3。器蓋

  婦好墓所出“龍紐石器蓋”,龍頭上有橫臥的兩個“C”形角(盤羊角或綿羊角),龍身的每個紋飾單元,中間是菱形紋,四角是三角紋。這種鱗紋不僅見于商代的龍紋,也見于商代的蛇紋。

  彭縣竹瓦街所出西周銅罍,龍頭上有棒槌角,棒槌角上有掌形飾和雙葉飾,龍身飾前凸后凹帶三尖的鱗紋。這種鱗紋,殷墟晚期已有,或簡化為山字形,西周以來,山紋(即通常所說的環(huán)帶紋、波曲紋)組合紋中的長鱗,通常所說重環(huán)紋中的長鱗,以及所謂橫鱗紋、垂鱗紋都是從這種鱗紋發(fā)展而來。

  盡管兩者相似,我認(rèn)為,上述“龍紐石器蓋”并非器蓋,還是與印章關(guān)系更大。

  其次,值得指出的是,九溝西周墓出土“龍紐玉印”,其龍身上的鱗紋與婦好墓“龍紐石器蓋”不同,反而與彭縣竹瓦街出土的西周銅罍同。這種鱗紋,殷墟晚期就已出現(xiàn),西周仍然流行,特別是流行于西周中晚期。這件器物究竟屬商屬周,恐怕值得討論。此器既然出土于西周墓,我們不能排除,它是西周復(fù)古的作品。

  過去,學(xué)者多認(rèn)為,中國印章始于戰(zhàn)國,F(xiàn)在,出土發(fā)現(xiàn)日增,大家逐漸接受,印章在商代西周就已出現(xiàn)。

  學(xué)者引用,主要是下述發(fā)現(xiàn):

 。ㄒ唬┌l(fā)掘品

  1。殷墟出土的三枚商代印章。一枚是1998年安陽水利局夯土房基F1出土的饕餮紋印(圖四:1),一枚是2009年安陽王?诖迥系豈103出土的字印(圖四:2),一枚是2010年安陽劉家莊北地祭祀坑H77出土的字虁龍紋。▓D四:3)[4]。

圖四 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銅印圖四 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銅印

  1。安陽水利局夯土房基F1出土的饕餮紋印

  2。安陽王?诖迥系豈103出土的字印

  3。安陽劉家莊北地祭祀坑H77出土的字虁龍紋印

  2。周原出土的兩枚西周印章。一枚是1980年扶風(fēng)黃堆鄉(xiāng)云塘村西周中晚期灰坑出土的三角紋和竊曲紋印(圖五:1),一枚是1980年代初扶風(fēng)法門鄉(xiāng)莊白村西周中期灰坑出土的有目竊曲紋印(圖五:2)[5]。

圖五  周原出土的西周青銅印圖五  周原出土的西周青銅印

  1。扶風(fēng)黃堆鄉(xiāng)云塘村出土 2。扶風(fēng)法門鄉(xiāng)莊白村出土

 。ǘ﹤魇榔

  1!多捴衅稹烦跫投浀摹鞍碴柸t”(圖六)。黃濬舊藏,后歸于省吾,現(xiàn)藏臺北故宮。李學(xué)勤認(rèn)為,三璽皆商代文字印[6]。現(xiàn)除其中一枚(圖六:3),學(xué)者有爭論,或疑偽造,或說是巴蜀印,其他兩枚(圖六:1、2),學(xué)者多贊同李說。

圖六  臺北故宮藏“安陽三璽圖六  臺北故宮藏“安陽三璽

  2。《尊古齋集印》著錄一枚饕餮紋。▓D七:2),亦黃濬舊藏,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其饕餮紋,頭上有橫臥的“C”形角,額上有菱形飾,下有鼻飾和咧開的口唇上部,與安陽水利局出土的饕餮紋印(圖七:1)極為相似[7],學(xué)者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也是商代印。

  3!顿e虹藏古璽印》著錄的饕餮紋印(圖七:3)。其饕餮紋,也有類似的雙角、額飾作方形,鼻若懸膽,下面也有咧開的口唇上部,估計也是商代印[8]。

  4。文雅堂藏雙饕餮。▓D七:4)[9]。

圖七  三件商代饕餮紋印圖七  三件商代饕餮紋印

  1。安陽市水利局夯土房基F1出土的饕餮紋印

  2。故宮博物院藏饕餮紋印 3。黃賓虹舊藏饕餮紋印

  4。文雅堂藏雙饕餮紋印

  5!蹲鸸琵S集印》著錄的龍紋。▓D八:1)和鳳鳥。▓D八:2),亦黃濬舊藏,疑為西周印。

  6。上海博物館藏火紋印(圖八:3),可能也是西周印。所謂火紋,即通常說的渦紋[10]。

  上述發(fā)現(xiàn)都是青銅印,有圖形印,有文字印,也有文字圖形并用印。從形制看,除云塘所出稍異,作繩紐雙聯(lián)印,全是帶鼻紐的方板小印,與后世印章非常相似。

圖八  黃濬舊藏龍鳳紋印和上海博物館藏渦紋印圖八  黃濬舊藏龍鳳紋印和上海博物館藏渦紋印

  1。黃濬舊藏西周龍紋印   2。黃濬舊藏西周鳳紋印

  3。上海博物館藏西周火紋印玉石器研究

  周曉陸、同學(xué)猛把上述龍紐二器定為印章,主要就是根據(jù)這類發(fā)現(xiàn)。

  三  印章還是印模

  周曉陸、同學(xué)猛把這類器物定為印章,比器蓋說合理,但問題是,什么是印章?我們該如何區(qū)別印章(seal)和印模(seal matrix)[11]。比如印花布的雕版,還有月餅?zāi)W樱覀兙筒荒苷f,它們也是印章。

  印模屬于模具,屬于工藝上必有的發(fā)明,特點是可以復(fù)制。印章是從印模分化,也有復(fù)制功能,但用途不盡相同。

  印章有兩大功能,一是用于工藝制作,或者標(biāo)志制造者,起物勒工名的作用,或者標(biāo)志器主,起維護(hù)所有權(quán)的作用,如同現(xiàn)在的徽識、商標(biāo)或品牌Logo;二是用于官私文書(文件、書信、契約、簿記)的封檢,作為憑信之物,具有防偽作用,如同西方的蠟封(也叫火漆)。今日,文件簽署后要按手印、簽字、畫押、蓋章,還是這類功能的沿續(xù)。

  中國古璽多為青銅鑄造,主要蓋在封泥或陶器上。銅器和陶器有不解之緣(陶冶、陶鑄二字就是兩者的結(jié)合),但陶器比銅器早,圖形比文字早。世界上最早的印章是陶印,最早的印記(impression)是圖形。

  印章和印記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但我們要想把二者對在一起,很難。出土發(fā)現(xiàn),不是有印章無印記,就是有印記無印章。研究世界印章史,國外的情況也如此。

  從印記看印章,情況很復(fù)雜。

  銅器,中國傳統(tǒng)是用塊范法鑄造,陶范的母范如何制作,情況還不清楚。陶范本身,可能使用印模,但花紋也好,銘文也好,面積比較大,不大可能用印章式的小模復(fù)制。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用活字模作范開始出現(xiàn),活字模也不能叫印章。臨淄出土的兩件齊量,器腹外壁帶四字印文,屬于刻銘[12]。

  陶器,早期花紋或符號多用筆畫或刀刻,偶爾用印模,極為罕見。戰(zhàn)國秦漢陶文,既有刻文,也有印文,印文逐漸增多。印文確實是用印章鈐蓋,蓋在陶坯上,然后燒制成形,但年代比較晚。

  封泥,附屬于簡牘,應(yīng)是印章的主要施用對象,但戰(zhàn)國以前,不但簡牘未見,封泥也尚無發(fā)現(xiàn)。

  紡織品,也是可能用印模和印章的地方。過去,我們都以為,印是施于封泥和陶器,朱印必待紙張發(fā)明才會有,后來才知道,這種看法不對。早在戰(zhàn)國時期,絲織品上就有鈐蓋朱印的例子。稍晚,南越王墓還出土了用于絲織品花紋復(fù)制工藝的青銅印花凸版[13]。不過,更早的例子還沒有。

  此外,出土發(fā)現(xiàn),古人還有用于漆木器和馬匹的烙印,年代也不早于戰(zhàn)國時期。

  上引與印章有關(guān)的發(fā)現(xiàn),往往與出土商代西周甲骨、銅器上的文字、紋飾一致。有些確實可能是印章,有人甚至推測,它們是用族徽一類圖形文字為簡牘封緘,可是戰(zhàn)國以前的簡牘、帛書,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我們不能排除,這些所謂最早的印,其中有些可能是印模,比如云塘出土的三聯(lián)印,我懷疑就是屬于印模,本來是用來復(fù)制兩條花紋帶。二者如何鑒別,還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學(xué)者所謂印,既可能是印章,也可能是印模。

  四  圖形印還是文字印

  研究印章史,大家都知道,西方最古老的印章,都以圖形印為主,圖形印不但早于文字印,也多于文字印,文字往往晚出,附屬于圖形。如兩河流域的滾筒。╟ylinder seal)、埃及的甲蟲印(scarab seal)和戒指。╯ignet-rings),都是如此。過去,大谷光瑞在新疆發(fā)現(xiàn)過一批古煤精。ìF(xiàn)藏旅順博物館)也是如此,它們?nèi)菆D形印。

  我國重文字,往往把文字印當(dāng)主流,因為材料少,往往不太重視圖形印的研究。近代篆刻家把圖形印叫肖形印。肖形一詞,本來的意思是寫真或畫像,如通緝罪犯,四處張貼的畫像就叫肖形,意思與肖像相同。圖形印比肖形印的叫法可能更好。

  其實,越是早期印章,越有可能是圖形印。

  上面介紹的婦好墓“龍紐石器蓋”和九溝西周墓“玉印”,印紋相似,但排列順序略有不同。

 。ㄒ唬⿱D好墓“龍紐石器蓋”(圖九),龍紐頭朝下,豎過來看。

  1。右上為側(cè)視的龍首,臉朝右,嘴朝下,頭上有“T”形角。

  2。右下為側(cè)視的龍首,側(cè)視,臉朝左,嘴朝下,頭上也有“T”形角。

  3。左上為側(cè)視的立鳥,臉朝右,嘴朝前,鉤喙。

  4。左下為側(cè)視的龍,頭在上,尾在下,左旋90°看,是個全身橫臥的龍。

圖九  婦好墓出土龍紐印的四種動物圖像圖九  婦好墓出土龍紐印的四種動物圖像

 。ǘ┚艤衔髦苣埂坝裼 保▓D一〇),龍紐頭朝右,豎過來看。

  1。右上為側(cè)視的龍首,臉朝右,嘴朝下,頭上有“T”形角。

  2。右下為側(cè)視的立鳥,臉朝右,嘴朝前,鉤喙。

  3。左上為側(cè)視的“C”形龍,側(cè)視,臉朝左,嘴朝下,頭上也有“T”形角。

  4。左下為側(cè)視的龍,頭在上,尾在下,左旋90°看,是個全身橫臥的龍。

圖一〇  九溝西周墓出土龍紐印的四種動物圖一〇  九溝西周墓出土龍紐印的四種動物

  對比商代玉器和銅器的紋飾,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兩件器物中的四個動物,毫無疑問是三龍一鳥,其中沒有鹿,也沒有虎。商代西周的鳳鳥紋,往往作鉤喙?fàn),不一定就是鷹。與其說是鷹,還不如說是鳳。龍、鳳是中國傳統(tǒng)紋飾中最突出的兩類。

  這兩件器物是圖形印,印面上的動物與商周時期的龍、鹿、虎、鷹四字無法對應(yīng),不可能是文字。

  五  出土文物中的鱷魚和鱷形龍

  很多學(xué)者早已指出,中國古代的龍是鱷魚的變形。我在《說龍》一文中,曾從出土文物中搜集過幾個例子,有些直接就是模仿鱷魚,還保留著鱷魚的形象。這里再舉幾個最新注意到的例子,跟它們比較一下。

  1。中國國家博物館“愛國情懷—章乃器捐獻(xiàn)文物展”,展品有一件商代玉刻刀(圖一 一:1),說明牌叫“玉獸”,其描述是:“小件玉佩飾,白玉質(zhì)地,溫潤光潔。整體為簡約的不易辨識的獸形,雙耳后攏,凸睛寬鼻,闊嘴微張,脊背呈鋸齒狀,直尾寬平。下頷處有一孔可以穿孔!盵14]圖錄所謂獸形,其實是模仿鱷魚。所謂“脊背呈鋸齒狀”,其實是背上有雙排鱗片;所謂“雙耳”,其實是雙角。此器與婦好墓出土的所謂獸形骨刻刀(圖一 一:2)類似[15]。后者頭上長角,脊背兩側(cè)各有三排用小坑表現(xiàn)的鱗片。這種頭上長角的鱷魚,也可以叫鱷形龍。

  2。殷墟王?诖迥系爻鐾烈患^玉虎形玉刻刀(圖一 一:3、4),所謂玉虎形,也是鱷形龍,但身上沒有鱗片,只有簡單的花紋。它的頭上也有兩個角[16]。從照片看,與上龍紐印相似。

圖一 一圖一 一

  1。章乃器藏鱷魚形玉刻刀 2。婦好墓出土鱷魚形玉刻刀

  3。安陽王?诖迥系爻鐾流{魚形玉刻刀 4。安陽王?诖迥系爻鐾流{魚形玉刻刀(線圖)

  3。桐柏月河春秋墓地M1出土一件所謂龍形玉飾(一二:1),“是用正面俯視角度刻劃一屈肢俯臥的如大蜥般的龍形動物”[17],雙眼后的花紋當(dāng)是表現(xiàn)雙角,脊背兩側(cè)的花紋當(dāng)是表現(xiàn)鱗片。此器可與天津博物館藏商代所謂蜥蜴形玉觽(圖一二:2)比較。后者素?zé)o紋飾,好像剪影,但從身形和體態(tài)看,所謂蜥蜴形,也是模仿鱷魚[18]。

圖一二圖一二

  1。桐柏月河春秋墓地M1出土鱷魚形玉佩

  2。天津博物館藏鱷魚形玉觽

  4。湖南省博物館“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展,展品中有一件西晉墓出土的陶塑怪獸(圖一三:1、2),說明牌叫穿山甲。此獸脊背兩側(cè)各有用小坑表現(xiàn)的三排鱗片,有耳無角,也是模仿鱷魚,器形可與2003年鄂州市濱湖東路郭家細(xì)灣15號墓出土的三國青瓷鱷魚比較(圖一三:3)[19]。后者脊背兩側(cè)各有兩排用小坑表現(xiàn)的鱗片,也有耳無角。

  這批文物,所見動物,共同特點是有鱷魚的長尾,往往肚子很大,多數(shù)背上起鱗。最后一例,大腹便便,尾巴尤其粗,可與剝制后的鱷魚皮(圖一三:4)比較。

圖一三圖一三

  1 湖南省博物館藏西晉陶鱷魚

  2湖南省博物館藏西晉陶鱷魚

  3 湖北省博物館藏三國青瓷鱷魚

  4 鱷魚皮

  2018年11月15日寫于北京藍(lán)旗營寓所

  參考文獻(xiàn)省略

  圖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年06期

  作者:李零(北京大學(xué))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