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些事,
可總得要人做。
敦煌的女兒
那年,
大漠的風沙吹得正緊,
她來了,看了一眼,
說不出一句話。
25歲的樊錦詩,
出身優(yōu)渥的江南女子,
風華正盛的北大高材生。
她本該有無限的人生,
卻因了這一眼,
注定寂寞沙洲冷。
“我本來沒想留這么久的,
我給自己算了次命,
我的命就在敦煌。”
1962年,經(jīng)學校安排,樊錦詩和另外三名考古專業(yè)的同學,來到敦煌文物所實習。
小姑娘第一眼見到敦煌,
就被敦煌石窟的壯麗大美,
深深震撼!
莫高窟第130窟
佛像莊嚴,
氣勢恢宏,
每一尊都好像有自己的情緒,
讓人心生敬畏。
盛唐 第384窟
禪定佛 北魏 莫高窟第259窟
滿壁風動,
天衣飛舞。
整個石窟像要在天女的
水袖中飛旋起來,
如夢似幻,令人魂牽夢縈。
飛天 西魏 第285窟
“哎呀,好像進入了一個藝術(shù)的宮殿,好像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
幾十年過去了,樊錦詩一口吳儂軟語早已被西北的風吹硬,但談起初見敦煌的美好,還是滿眼柔光。
但研究所的生活,
那是真苦啊!
一天只能吃兩頓,
房子是泥塊搭的,
炕是土的,桌子是土的,
連坐的凳子也是土的。
還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
更別說洋廁所!
一次,她半夜想上廁所,剛出門就看到兩只綠綠的大眼睛瞪著她,她嚇得心驚肉跳,以為碰上了狼,慌忙逃進屋內(nèi),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出門,才發(fā)現(xiàn)那不是狼,是拴在屋外的驢。
城里的嬌小姐,
哪里吃得這樣的苦!
父親十分心疼女兒,
一度寫了一封長信,
請求校領(lǐng)導不要把她分配到甘肅。
“父親寫了封信寄給我,讓我一定把信轉(zhuǎn)交給學校領(lǐng)導。我沒交給校領(lǐng)導。因為自己既然已表態(tài)服從國家需要,服從國家分配,怎么能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呢?”
以樊錦詩為原型塑造的雕像:青春
“同意去敦煌!
這個弱女子,
用一句輕輕的承諾,
承載了一位北大學子,
半個世紀的社會責任和學術(shù)理想。
身前是茫茫大漠,
和滿懷的理想,
身后是不舍的父母,
和等待的戀人。
彼時,樊錦詩已經(jīng)有了一個在北大相識的戀人:彭金章。畢業(yè)后,分配到武漢大學工作。
一次,彭金章千里迢迢跑到大西北,看望他心愛的姑娘,卻一下傻了眼:“吃的是那個樣子,哪像上海人,哪像在北京讀書時候的樣子!
雖然昔日的嬌俏不再,
但彭金章卻分明從戀人的臉上,
看到前所未有的堅韌和幸福。
1967年,
樊錦詩與彭金章結(jié)婚。
這對新婚夫妻便開始了,
長達19年的分居生活。
期間,樊錦詩的兩個孩子都出生在大西北。
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彭金章并不在身邊,待接到電報,他坐火車、轉(zhuǎn)汽車,挑著擔子趕到敦煌時,發(fā)現(xiàn)兒子還光著屁股,等衣服穿。
對家人滿懷愧疚的樊錦詩,
不是沒想過要跟他們團聚。
可機會真的來了,她卻猶豫了:
世上有些事,
可總得要人做。
彭金章早就看出了妻子的心:你不能來,我就過去。
20年前,年近50的彭金章與樊錦詩終于在敦煌漫天黃沙和絕美的洞窟前相聚了。
從武漢大學到敦煌研究院,
從商周考古到佛教考古,
他犧牲了自己的安逸,
只為成全妻子的敦煌夢!
1998年,
樊錦詩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長。
從青春少女到滿頭華發(fā),
這副重重的擔子,
就這樣落到了她的肩上。
但一個大麻煩也隨之而來:98年左右,全國掀起“打造跨地區(qū)旅游上市公司”熱潮,有關(guān)部門要將莫高窟捆綁上市。
60歲的樊錦詩四處奔走,
終于頂住了各方壓力。
“如果莫高窟被破壞了,
那我就是歷史的罪人。
我們沒有權(quán)利
將留給子孫后代的文化遺產(chǎn),
毀在我們這代人手中!
然而搶救下來的莫高窟,
情況卻不容樂觀。
莫高窟日常接待游客的理想狀態(tài)是3000人,可兩年黃金周,日接待游客曾超過2萬人。
每一個游客都會影響洞窟內(nèi)溫度、濕度、空氣的變化,而這會加速壁畫的退色,鹽化。
“莫高窟遲早會消失,
但是我希望它慢一點!
2003年,
莫高窟在國內(nèi)首創(chuàng)了
“旅游預約制”,
入洞人數(shù)得到有效控制。
可樊錦詩硬是橫下了一條心:我看世界上的事情很多都是傻人做的,沒有點傻的精神,是做不成事情的。
2003年,
研究院正在搞數(shù)字化。
樊錦詩還琢磨著,
莫高窟能不能也數(shù)字化,
讓游客在洞外就能觀看?
這樣就能最大程度上,
減少游客對洞窟的損害。
莫高窟數(shù)字展示中心
當時的技術(shù)是遠遠達不到的,時年65歲的樊錦詩,對高新技術(shù)更是一竅不通。
在黑暗的洞窟里,
都能摸索50多年,
還有什么事情,
是這個女人做不到的?
十年,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的打磨和堅守,全球首部以“石窟藝術(shù)”為表現(xiàn)題材的超高清8k數(shù)字球幕電影高清球幕電影《夢幻佛宮》終于問世。
電影在石窟外放映,卻一樣可以讓人感受莫高窟內(nèi)的千年驚變之美。
2016年4月,
30個經(jīng)典洞窟、
4430平方米壁畫,
領(lǐng)略敦煌之大美。
更重要的是,
2009年,樊錦詩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很多媒體去采訪她,她總是擺擺手:
“多寫點敦煌,少寫點我。要不是敦煌人家知道我是誰?那不是我的榮譽,那是敦煌的榮譽。有一天我成灰了,歷史在這兒。”
25歲只身前往敦煌,
30歲在動蕩中保護敦煌,
40多歲敦煌終于通電,
60歲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長,
76歲莫高窟數(shù)字展示中心竣工···
樊錦詩的一生,
都獻給了敦煌。
“如果我死時,
來源:陳小C集郵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