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郵政為郵展發(fā)行的特供,也可以說是最尷尬的特供郵品之一,展期進行到一半,就沒人問津了。會展結(jié)束之際,那么我們就可以聊聊“雕刻”了。
在這款特供揭開面紗的時候,我們看到郵政介紹的時候,似乎提出一個新名詞“單雕”。
這個名詞是源于“單色雕刻”,但是按照版別進行劃分,這款特供才是這真的雕刻版,而我們常見的膠雕套印、影雕套印,只是屬于混合版。
混合版,顧名思義就是多種印刷版混合進行印刷:
膠印+雕刻=膠雕套印
影寫+雕刻=影雕套印
... ...
而雕刻版也可以分為單色雕刻版與多色雕刻。
其中單色雕刻,可以簡稱為雕刻版。很熟悉,同時也很陌生,刨除“老紀特”,文票時代就發(fā)行一套,JT時代也就兩套而已。
單色雕刻因為只使用一個刷色,在色彩感染力上有所薄弱,所以很多很多小伙伴在看到這次特供的時候,有一種“半成品”的感覺。
因為沒有其他顏色影響,所以單色雕刻也是最彰顯雕刻師雕刻功力的一種印刷方式。其中1959年發(fā)行的紀7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第五組)的時候,雕刻師唐霖坤先生運用精湛的技術(shù),將董希文先生《開國大典》完美的藝術(shù)化。
特別是畫面左側(cè)觀禮眾多領(lǐng)導人,通過不同的線條走向與疏密,輕松能夠區(qū)分服飾,發(fā)色,面貌特征,可以讓人辨別出這些領(lǐng)導者的身份。
而多色雕刻,不等同于我們之前所說的那種基于混合版的一版多色雕刻,而是在一個雕刻色干后,再印刷另外一個雕刻色。因此這種工藝印刷周期長、廢品率高,也就法國、丹麥、捷克、斯洛伐克、摩洛哥還有一些法屬國家還在使用這種技術(shù)。
在中國郵票140多年的發(fā)行史中,也就這一款《宣統(tǒng)登基紀念》采用了多色雕刻... ...
所以這次中國郵政能夠采用“解放前”工藝,印制這種大面積的雕刻作品,真的很難得。畢竟現(xiàn)在世界上還在使用雕刻版,哪怕是混合版,印制郵票的國家,真的屈指可數(shù)。
這次雕刻版特供全線遇冷,不知道中國郵政下次發(fā)行雕刻版的東西,會在何時?
(來源:8090集郵)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