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錢幣史中,有一枚存世稀少,彌足珍貴的銀幣,其幣面非大清龍圖,非民國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肖像,在近代銀幣中僅此一種。那就是民國十二年龍鳳圖壹圓銀幣和民國十五年龍鳳圖貳角,壹角銀幣。
這枚銀幣在搜藏界是知名的。但業(yè)界外的看官可能多數(shù)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我們現(xiàn)在此將其高清圖片展示一下,以使您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感官認識。
填寫圖片摘要(選填)
“大字版”中華民國十二年造壹圓銀幣幣面為龍鳳朝陽圖,幣背為嘉禾圖壹圓 實測直徑:39mm,厚2.5mm重量:26.59克
“小字版”中華民國十二年造壹圓銀幣幣面為龍鳳朝陽圖,幣面嘉禾圖,壹圓字小
中華民國十五年造貳角銀幣幣面為龍鳳朝陽圖,幣背為嘉禾圖
實測直徑:23mm,厚1.5mm重量:5.40克
中華民國十五年造壹角銀幣幣面為龍鳳朝陽圖幣背為嘉禾圖
實測直徑:19mm,厚1.2mm重量:2.72克
現(xiàn)在可以看見,這幾種面值的龍鳳幣鑄工有多精美! 仔細觀察欣賞后,這些幣值得可圈點的有以下幾點:
1、12章圖中的“鳳”(華蟲),頸部,背部、翅膀、鳳尾處的羽毛一根跟雕刻清晰,似有隨風飄逸的感覺。鳳頭的花冠、鳳嘴含著一枝花和右爪旌著的兩支花枝、花朵栩栩如生,尖利的左爪和右爪關(guān)節(jié)清晰。“銀元網(wǎng)”公眾號。爪牙張開。左爪站在“山”沿邊上,右爪舉起花枝和酒杯。酒杯似有弧度,好像盛滿了酒與對面相望的龍捧杯祝賀。
2、12章圖中的“龍”威風凜凜。龍頭、龍須、龍角、龍鼻、龍牙刻畫精細,兩只燈籠樣的龍眼炯炯有神;遍布全身和龍腿的龍鱗刻畫清晰。龍右前肢扶在山上,左前肢舉著盛滿就的酒杯與鳳碰杯。后兩肢穩(wěn)穩(wěn)地站在山邊。
3、龍鳳頭上的烈日放著光芒,山上的湖泊內(nèi)每側(cè)5個小圓珠共10個圓珠組成水藻,一株植物茁壯成長;
4、龍鳳腳下的彩帶環(huán)繞在黼、黻之間,黼、黻上的斜紋細密清晰,似為暗記。
5、用60倍放大鏡觀察,幣外環(huán)邊道內(nèi)齒由一長間隔一短齒組成,短齒非直線,系上闊下窄的實線,估計可能是幣的第二暗記。
6、幣邊齒為直齒。
壹角、貳角邊齒
壹圓邊齒
上面的龍鳳圖案“中間的美德之最,莫不賅備,從其說,相度其宜,會合錯綜”。但它咋會用在民國銀幣上,說起來有點故事。
業(yè)界有一傳說(甚至有專著近代貨幣史的一位學者也說):龍鳳幣是為民國12年(1923年)末代皇帝大婚之禮,專門為他打造的。
但想想,早在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就成功發(fā)動武昌起義,并在隨后的兩個多月帶動中國各地的革命響應。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個行省中業(yè)已獨立的17個省,派出代表,推選剛剛返國的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就正式成立了。
末代皇帝溥儀已早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民國還會為其專門鑄造銀幣去祝賀他的大婚嗎? 顯然不靠譜!
但退位皇帝溥儀在之前的1923年12月1日 (農(nóng)歷十月十三),確實舉行了與末代皇后婉容的結(jié)婚大禮。“銀元網(wǎng)”公眾號。這是因為,溥儀雖然退位,但在京城內(nèi)還住在皇宮內(nèi),私下還有前清的遺老遺少擁戴為皇帝,結(jié)婚也按大婚操辦。傳言者疑此幣是為其大婚之禮,可能是有龍(皇帝溥儀 )、鳳(皇后婉容 )圖的緣故。
1922年12月1日溥儀大婚,乾清宮前
婉容與溥儀
那么,這枚幣是如何發(fā)起的喃?我們得先簡單縷縷歷史。
---- 1911年(宣統(tǒng)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各省紛紛響應。孫中山在12月下旬回國,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贊成1票反對的結(jié)果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 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月12日,宣統(tǒng)帝(溥儀)宣布退位,歷時267年的清朝統(tǒng)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第一個共和國。
--- 孫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進步的法令,1912年3月11日,頒布帶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zhì)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因受到帝國主義和國內(nèi)封建主義的強大壓力與革命黨本身的渙散無力,被迫在清帝退位后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讓位于袁世凱,4月1日正式解職。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tǒng),首都遷至北京;
--- 1913年(民國二年)3月,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武士英暗殺,孫中山認為是袁世凱所為,主張武力討袁。7月發(fā)動二次革命,失敗后再度流亡日本。
--- 臨時政府正式遷京后,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權(quán)建立起來。袁世凱對內(nèi)鎮(zhèn)壓國民黨,對外出賣國家主權(quán),孫中山號召武力討袁,“二次革命”發(fā)生了。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北洋軍力量強大,“二次革命”很快失敗。袁世凱鎮(zhèn)壓“二次革命”后,開始了復辟帝制的活動。孫中山再次組織武力討袁,護國運動爆發(fā),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在絕望中死去。
這段歷史說的就是革命者建立“共和”與反“共和”復辟帝制者的斗爭史,顯然,其復辟帝制的元兇是袁世凱。
其間,1912年8月,時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曾指定3位教育部薦任科長:周樹人(魯迅)、許壽裳、錢稻孫研擬國徽圖案,8月28日完成。(《魯迅日記》“與錢稻孫、許壽裳同擬國徽告成,以教育總長。一為十二章,并簡章二,共四枚!保。
當時魯迅先生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局第一科科長,許、錢兩人均在教育部供職。3人合作設(shè)計圖樣,錢稻孫畫出圖例,說明書由魯迅執(zhí)筆,1913年2月中華民國教育部發(fā)表。
其圖如下:
看官,這不就是前面民國12年,15年銀幣中展示的龍鳳圖嗎?正是!
此圖被稱做十二章圖。
其中包含了“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粉米、黼、黻”。其內(nèi)含被解釋為:“......上見古書,其源亦遠漢唐以來,說經(jīng)者曰: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也,山取其鎮(zhèn)也,黼取其斷也,黻取其辨也。美德之最,莫不賅備,從其說,相度其宜,會合錯綜,擬為中華民國徽識。
這個十二章國徽圖案的設(shè)計,展現(xiàn)出魯迅先生除了是我們所熟知的文學家、思想家之外,還是一個具有非凡才華的平面設(shè)計師,賞鑒家。
袁世凱批準了這個圖案。并將其作為民國政府的第一面國徽圖。北京魯迅博物館也收藏了一枚“十二章國徽圖”鉛模,鉛模是天津造幣廠雕模制作的。
“中華帝國”時袁世凱沿用國徽,直到1928年12月29日,奉系軍閥將領(lǐng)張學良將原來懸掛的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十二章國徽才屆時廢止。
由于袁世凱背叛民國,妄冀帝制,輿論力主銀幣廢用民國元年就開始采用的袁大頭圖案,民國政府決定從民國十二年(1923年)起改用“十二章國徽圖”制版,鑄造國幣。
天津造幣廠將龍鳳圖案進一步改進完善后,刻制成銀幣制模。其壹圓銀幣正面中間為“十二章圖案”,上沿刻“中華民國十二年造”;背面兩側(cè)為嘉禾圖,中間豎寫“壹元”字樣,這兩字有大有小,故又分大字版和小字版兩種。
查狄愛德著《中國貨幣論》稱:“民國三年2月8日《國幣條例》規(guī)定的新幣成色:含銀90%,成色差不能超過0.3%。重庫平七錢二分,即所含純銀應重庫平六錢四分八厘!痹搸庞商旖蛟鞄艔S鑄造,其幣鑄造尺寸及含銀量應依上律規(guī)定。
該幣試版出來后,終以該項圖案是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的國徽圖稿,以龍、鳳為主體,難免有封建的帝王色彩。試鑄新幣后,并未被采用。因試鑄幣的數(shù)量極少,更顯珍貴。政府試鑄幣也有流出。據(jù)史料稱民國時期軍閥割據(jù),時局糾紛。雖有政府《國幣條例》,但難以約束所有,導致幣制混亂。除天津總廠官方鼓鑄外,各省私設(shè)鼓鑄幣廠,民間也有仿模私鑄,因此,也才有當下存世的各種“龍鳳銀幣”問世。
民國十二年天津造幣廠僅鑄造有壹圓大字版和小字版兩種面值的銀幣。 至于前面展示的民國十五年的貳角、壹角龍鳳圖輔幣,系民國十五年(1926年)軍閥褚玉璞任直隸督軍時,由天津造幣廠鑄行的銀質(zhì)輔幣。
這兩種小面額龍鳳幣的除幣面沿用壹圓幣的十二章龍鳳圖外,在面值幣背的圖案和文字布局與壹圓龍鳳幣略有不同。幣有內(nèi)、外兩環(huán)。外環(huán)由邊道長、短條內(nèi)齒組成,內(nèi)環(huán)圓點組成。圈內(nèi)為嘉禾圍繞面值文字。內(nèi)外環(huán)之間上部攜“中華民國十五年”,下部攜“每五枚當一元”或“每十枚當一元”字樣。三點和九點位鑄有小圓點。 幣圖案并不因為尺寸小就粗燥,仍然精細美觀。輔幣據(jù)傳當時多流通于北京、天津地區(qū),現(xiàn)存世稀少,彌足珍貴。尤其是壹角輔幣,求知不得,更加稀罕。
本文文中所列民國十二年壹圓龍鳳幣,壹角龍鳳銀幣和貳角龍鳳銀幣茗圖,幾何尺寸和重量均是筆者親藏實測之物,愛不釋手,視之為寶,F(xiàn)展示與泉友欣賞和品鑒,不甚感謝。
1712